(2)国际形势:俄国十月革命对协约国不利;交战双方精疲力竭,难以为继。
(3)政治目的:攫取战后世界霸权。
3.美国参战的主要影响
(1)在军事上,对协约国直接援助,增强了其取胜的砝码。
(2)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更给协约国带来了巨大好处。
(3)美国参战,影响了其他"中立"国家。
探究点三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史料探究]
材料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地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
(1)根据材料一,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理由。
[答案] 中国可借此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局面;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
材料二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而他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2)威尔逊宣称的参战目的是什么?结合课本分析美国参战的原因还有哪些?
[答案] 目的:美国的参战是为了捍卫人类的权利,维护世界和平。
原因:①一战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②随着经济联系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接近;③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利益;④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⑤捞取战利品、夺取世界霸权(根本原因)。
[结论形成]
一战爆发后,同盟国的优势是如何逐步丧失的
1.战争主动权转移
德奥等国经过充分准备以后发动了世界大战,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但是由于长途行军作战、初期作战失利等因素的影响,主动权逐步转到协约国一方。
2.作战计划落空
德国制订了详细的作战方案"施里芬计划",但由于没有估计到协约国的力量强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