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毫不在意"表明马克思的强大和敌人的虚弱)
D.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可能""未必"都有不确定的意思,显得委婉,比用完全肯定的词更准确)
【解析】 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极大蔑视和大无畏气概。
7.《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主题是 ( C )
A.恩格斯主要从马克思进行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来论述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
B.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无产阶级革命及事业是不可弥补的损失,这是高度赞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C.追述马克思的一生以及他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表达自己和全世界无产者的沉痛悼念之情。
D.表现了马克思对政敌的极大蔑视和无畏气魄。
二、提高阅读能力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 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 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②禁:消瘦。
8.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5分)( BE )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明·王象巽《游曲江》)
【解析】 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当年燕子知何处"和"韦曲杜陵文物尽"均是在感慨当初繁华如今已经不再,因此答案容易获得,余下三句均为袭用杜甫原句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
9.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