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猜:蜗牛。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体会蜗牛的某些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揭示本节课的观察对象。
(二) 新课展开
展示:课件展示几幅漂亮的蜗牛图片。
设问:你一般能在哪儿找到蜗牛呢?
生答:草丛,墙角。
设问:说明蜗牛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
生答: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讲解: 蜗牛的生活习性: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温暖、安静的环境内,如果空气湿度合适,除产卵时期以外,它都在空气充足的地方休息和活动。如果空气湿度过小,体内大量失水时,它便栖息于泥土中,蜗牛怕强光刺激,有明显的趋暗习性,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里,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它所能吃的东西特别多,如植物类、动物尸体、土壤中的残枝败叶等,甚至连土壤沙粒也能吃。蜗牛有特别的忍耐性,对冷、热、饥、旱,都有较强的忍耐性。当在休眠状态时,一般可达6个月之久的时间不吃不喝,有的甚至长达4年之久;蜗牛喜欢群居,特别是遇到不适环境的时候,它们会集成团生活在一起,相互保护。
设问:为了使我们更方便、更清晰、更好地观察蜗牛,需要借助什么工具?
生答:放大镜。
活动: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引导如何使用放大镜,归纳放大镜使用的要点。
一、放大镜的使用
放大镜的结构:放大镜一般用玻璃做成,用手摸可以感觉到它是中间厚,边缘薄。
放大镜的作用和特点:放大镜能将观察现象放大,看到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将物体放在放大镜的后方,前后移动物体,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象。如果所要观察的物体不能移动,可以同时移动观察者的头部和放大镜,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象。
学生活动一:学生明确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后试着观察自己的指甲、头发等。
二、观察蜗牛
学生活动二:把蜗牛放在培养皿上,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在课本图2-2中标出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
蜗牛的外形特征
(1)壳:体外有一个螺旋状的外壳,它具有保护作用。
(2)头部
触角:有两对,前一对较长,后一对较短。
眼:着生在长的一对触角的顶部,具有视觉作用。
口:着生在触角的下方,具有摄取食物的作用。
(3)腹部是较肥大的足,是运动器官。
2. 观察蜗牛的运动特点
学生活动三:观察蜗牛爬过的地方回答下列问题
(1)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吗?
会留下粘液,由于足内有足腺,能分泌黏液。作用是可以减小摩擦,传递某些信息。
(2)蜗牛为何要四处爬行?
寻找食物,逃避敌害,繁殖后代等。
3. 蜗牛的生理特征
学生活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