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二】不同条件下铁钉的锈蚀 (课本P50)
引导学生利用对比、比较的方法设计实验,提供的实验用品有:洁净无锈的铁钉、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NaCl溶液、醋酸溶液、干燥剂(CaCl2)、植物油、试管、橡胶塞,也可选用其它试验用品。
【实验设计】学生自主设计并由学生讲述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多媒体展示教师实验后图片
【思考与交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讨论铁钉腐蚀的条件
【实验结论总结】
1.铁钉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才会发生锈蚀;
2.铁钉与NaCl溶液、CH3COOH溶液等电解质溶液接触锈蚀速率更快。 【提出问题】铁钉在电解质NaCl、醋酸溶液中更容易腐蚀,为什么?
【学生阅读】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0页内容,了解电化学腐蚀的定义以及原理。
难点突破:可从原电池的组成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和图3-15,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形成原电池的原因。
【回忆】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以及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投影】图3-15钢铁的电化学腐蚀示意图。
【理论推测】不同条件下钢铁的锈蚀及原因
师生共同分析
在潮湿空气里,钢铁表面吸附了一层薄薄的水膜(电解质溶液薄膜):
H2O + CO2 H2CO3 H+ + HCO3-
这时,钢铁里的铁和碳构成无数微小原电池,碳为正极,铁为负极。电极反应如下:
① 当水膜酸性较强时:
负极:Fe - 2e- = Fe2+ 正极:2H+ + 2e- = H2↑
② 当水膜酸性很弱或呈中性时:
负极:2Fe - 4e- = 2Fe2+
正极:2H2O + O2 + 4e- = 4OH-
【提出问题】 金属腐蚀的实质是什么?
【设疑】 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有何不同点及联系?
(多媒体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