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设问】1982年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创造性的提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概念,与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业生产比较,体现了哪些变与不变?
【学生回答】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通过对土地经营制度的改革,使农户成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基本上形成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轨经营体制。"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表现为一不变二变:所有制形式不变,仍然坚持公有制。经营形式与分配方式发生变化。
【教师设问】经营形式与分配方式的变化让正定县的生活状态发生了改变,结合材料分析它对我国农村生活有哪些积极影响?
1983年1月,正定下发了包干到户责任制办法,提出土地可以分包到户。在经营管理上,坚持宜统则统、宜分则分。
"大包干试点就像卤水点豆腐,一点就成!"张成芳说,混工分、磨洋工成了历史,家家户户男女老幼齐下地,种地如绣花。
这年秋天,钱贵香家大瓮里的粮食装了个满满当当,"全村老少都念习书记的好!"
【学生回答】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教师设问】材料: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在2008年发表的《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30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的问卷调查结果》。反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现代化发展方向吗?
【学生回答】局限性:
①家庭分散经营,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②农民不能自由处置土地,限制了农民的择业自由;
③基础设施难以建设,农业生产长期高成本;
④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设计意图】让学生辩证的看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导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要站在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角度,切不可感情用事。
【教师讲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今天仍在进行。2001年,允许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2006年,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今天仍在逐步深化,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经营权再次转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
(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过渡与设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虽然不能代表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却解决了中国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之后,农村又迎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就地解决农民发家致富问题?(参考答案:发展乡镇企业与非农产业)以正定县为例,说说发展乡镇企业的作用?
习近平同志说:"正定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城市需要什么,我们就加工什么。"在这一思路引导下,正定淀粉加工、肉制品加工、面粉加工等逐渐形成规模。截至l985年底,乡办企业、联合体企业产值达到8850万元,比1980年增长200%。
【学生回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有利于解决农村就业问题,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税费改革
【教师设问】国家为什么要在农村进行税费改革?目的是什么?具体措施有哪些?
【学生回答】为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000年开始在农村进行税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