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第5页



 12.古诗三首

                            总课时:2课时

学校:昌盛中学 主备人:魏润玲 审核: 课型:自主探究+展示提升 第一课时 学习小主人: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插图等感知三首古诗的大意,想象诗歌描绘的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3.认识课后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学习重点、难点

借助注释知道三首古诗的大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读书指导。

到了六年级,学生学习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这三首古诗应该以自学为主,第1课时可以交给学生自学自悟,第2课时交流自学成果,进一步深化拓展。

(1)学生自学。

制订自学提纲,确定自学的形式,回顾总结学古诗的一些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做适当指点。

自学形式上,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分为小组学习,既利于发挥每一名学生的才智,又利于相互启发,促进共同发展。

自学程序上,让学生讨论按照怎样的步骤来自学,古诗学习的步骤一般可以分为:

初读先感知:先整体上读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歌表现的画面或情景。

朗读晓诗韵:利用注释、字典和同学帮学等方法读准生字、多音字和古诗中一些生僻的字,在读准的基础上通过出声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达到上口、入耳。

研读解诗意:通过看注释提示、插图、查阅字(词)典、联系学过的古诗和知道的成语推想、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猜读等多种方法把握古诗的大意,完成课后第1题。

美读悟诗情:在把握大意的基础上,想象古诗的情境,联系本单元"祖国山河"的主题,体会和表达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品读拓诗境:完成课后第2题,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安排改写、编写歌词等拓展内容。

(2)全班交流。

设计一组题目让学生们竞赛作答,如:

竞赛题目提示:

一、必答题(必须回答抽取的题目,答对者小组得分)。

题目1.有感情地背诵《望天门山》。

题目2.有感情地背诵《江南春》。

题目3.有感情地背诵《浪淘沙》。

题目4.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天门山》的意思。

题目5.用自己的话说说《江南春》的意思。

题目6.用自己的话说说《浪淘沙》的意思。

题目7.默写《望天门山》。

题目8.默写《江南春》。

题目9.默写《浪淘沙》。

题目10.读准词语:曲折,歌曲。

二、抢答题(由最先获得答题权的小组回答,答对者小组得分,答错者扣分)。

题目1.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望天门山》《江南春》《浪淘沙》是三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唐诗。

题目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望天门山》《江南春》《浪淘沙》的作者分别是李白、刘禹锡、杜牧。

题目3.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望天门山》一诗中的"楚江"是指黄河。

题目4.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中"读一声。

题目5.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诗句"孤帆一片日边来"中的"孤帆"是指单独行驶的船只。

题目6.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写出了大浪淘沙的磅礴气势,对应了诗题《浪淘沙》。

题目8.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从《望天门山》中我们知道,天门山本来是连为一体的,被汹涌的楚江冲为两半。

题目9.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古人认为天上的银河和地上的黄河是相通的。

三、选答题(设置不同分值的题目,由小组选答,答对者小组得分,答错者扣分)。

题目1.《望天门山》中诗人的观察点是在( )

a.天门山上b.楚江岸边c.行驶在楚江的船上

题目2.《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能不能改为"两岸青山相对立",为什么?

2.识字写字。

(1)认读生字。。

(2)练写6个生字。

3.迁移练习。

选择其中的一首古诗,结合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改写成一篇写景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