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骑桶者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骑桶者 学案第4页

  

  二、赏析文本指要

  1.如何理解小说中的飞翔行为呢?

  [提示] 在文中作者虚构了一个骑桶飞翔的形象,这是小说的核心情节。飞翔本来是一件浪漫和美好的事情,但在这篇小说里飞翔却成了一个让人心酸的举动,因为它的目的是去"借煤"。这是一个典型的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所谓的用"轻"来化解"重"的文本。缺煤,寒冷,乞求,这都是一些沉重的主题;"飞翔"则是一种很轻灵的举动。在这里,"轻"中和了"重",让作品达到了一种奇妙的平衡,而且使作品的层次丰富起来。

  2.小说中"我"认为老板娘看见了自己,老板娘说"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那么老板娘到底有没有听到"我"的呼喊,看到"我"这个人呢?

  [提示] 两者都有可能。听到看到的理由:老板妻子对老板"他要买什么?"的回答是"什么也不买",如果真的没有看到"我",应该会说"我什么也没有看到"。文中三次强调没有听到,"外面什么也没有,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恰好体现了掩饰说谎的心理,她怕老板心软会借煤给"我"。

  没有听到看到的理由:"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老板娘上来后,不可能朝空中看,因此她看不见"我"。如果她看见"我"了,发现"我"骑着桶在空中飞翔,应该会惊讶新奇,说不定会用煤换"我"的会飞翔的桶。而老板娘解下围裙扇可能是觉得围裙上有煤灰想抖掉。而"我"的喊声和钟声混合在了一起,老板娘以为"我"的喊声就是钟声。

  3.小说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其内在的含意是什么?小说的主旨又如何理解?

  [提示] 运用夸张的手法,暗示主人公理想的彻底破灭,对现实世界的畏惧和彻底弃绝,使小说蒙上了一层冷峻的幽默色彩,耐人寻味。

  主题: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缺乏沟通这样一个社会现实。这也是小说的主题之一。这篇小说延续了卡夫卡小说的一贯主题: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

  

  [写法阐释]

  1.荒诞的想象

  文章中写到主人公骑着空空的煤桶,在空中向煤店老板索求一丁点儿的煤来取暖。骑桶,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作者却真实地把它写在了小说中,这样不仅让人感到有趣味,更让读者体会到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人是那样无助和软弱,增强了文章的批判性。

  2.巧妙的隐喻

  文中对景物的描写,看似简单平常,却有着深刻的内在含义。其中,本是给人以温暖的火炉,此时却"冰冷无情",冰冷无情的火炉象征着冷酷无情的社会。"同样冷酷无情的天空"让人联想到自然的恐怖与无奈。文章最后写到"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控诉,人们生活在冰山之上,最终会走向灭亡!

  3.象征手法的运用

  这种象征是"卡夫卡式"的,它传达的意蕴既非不可理喻、晦涩难懂,又非意旨鲜明,一目了然,而有一种图像清晰,意蕴深沉多重的特点。主人公骑着煤桶去赊煤。空桶是匮乏、冀求的象征。正是空才轻、才能"飞"。于是,读者在空桶的飞翔中感受到了"现实"的沉重。桶的容易起飞,甚至轻轻一扇就"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都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卡夫卡的生存状态,飞翔也就成了卡夫卡寻求的一种方式,寻找一个生命的支撑点,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卡夫卡的方式是以文学的"轻"来抵达存在的"重"。

  [对点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