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4 第3章第4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教学设计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4 第3章第4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教学设计第2页

【学法分析】

 有学者提出中美学生差异的根源在于批判性思维,一位中国高中生在美国学习了两个月后,有这样的体会,美国老师并不是一味的让学生们去接受对某件事的观点,而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某件事当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换言之,中国的教育更看重教授,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生的批判思维水平普遍比较低,越来越顺从,具有很强的思维惰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有效提取信息,不能活用知识,遇到新问题容易束手无策。

 而思考则来源于知识经验的支持,学生已初步学会用化学平衡知识分析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有一定的微观分析能力,但对物质的"溶"和"不溶"存在认知障碍。

通过制造矛盾冲突,借助实验,微视频,手持技术提供的数据,讨论应用所学化学平衡知识,促使学生自主思考,逐步筛选,得出理性判断。

【教法分析】

 "教师的职责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他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学会生存》

以问题为中心,沿着对问题的"界定,理性质疑-处理信息-解答验证-理性判断"展开,借助化学平衡原理,推测溶解平衡,在沉淀溶解平衡建立、深化和应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及独立判断的精神和能力。

【教学过程】

[导课]:播放央视"是真的吗"片头

创设情景

表观问题线 内在知识线 一、难溶物是绝对不可溶的,是真的吗? 建立溶解平衡概念

二、喝可乐破坏牙齿,是真的吗?

应用平衡基本原理,分析影响溶解平衡移动的因素 三、喝可乐可以治疗肾结石,是真的吗?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引入KSP, 定量判断沉淀的溶解和生成,沉淀的转化。

批判性思维教学策略 :

清晰界定问题 理性质疑 处理信息 解答,验证问题 理性判断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建立溶解

平衡概念 【问题1】难溶物是绝对不可溶的,是真的吗?

【探究实验】(1)向10 mL 0.1 mol·L-1的CaCl2溶液中加入10mL 0.1 mol·L-1的Na2CO3溶液,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我们一般认为生成CaCO3为难溶物,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但Ca2+和CO32-的反应真能进行到底吗?

【讲解】介绍电导率传感器

资料:电导率是溶液导电能力的标志。一般情况下,溶液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高,溶液导电能力越强。

【探究实验 】(2)利用手持技术分别测实验制的碳酸钙悬浊液和0.1 mol·L-1的NaCl溶液的电导率

【设问】

上步实验制得的碳酸钙悬浊液中含有0.1 mol·L-1的NaCl溶液,比纯的0.1 mol·L-1的NaCl溶液的电导率大,这是什么原因?

【讲解】

CaCO3 Ca2+ + CO32-

引入难溶物的溶解平衡概念

【设问】

1.画出溶解平衡状态的v-t图

2.溶解平衡状态的特征有哪些?

【微视频】

化学平衡基本原理

溶解平衡概念也属于平衡体系,因此也具有其一般特征。 思考讨论

实验

观察电导率的变化,思考分析两份溶液电导率不同的原因

结论:根据导电条件,

实验制的碳酸钙悬浊液

电导率大 离子浓度大 CaCO3在水中少量溶解产生 Ca2+和CO32-

联系化学平衡知识:

特征:逆、动、等、定、变

【结论】难溶物不是绝对不可溶的,难溶物在水溶液中同时存在溶解和结晶的动态过程。所以难溶物是绝对不可溶的,这不是真的。

观看并回忆化学平衡相关知识,迁移应用建立溶解平衡概念。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理性质疑

产生认知冲突

实验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手持技术直观、定量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解决认知障碍

运用知识和方法,理性辨析

谨慎断言

在解决新问题时,思考离不开知识经验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