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我给提供一个材料,你们可以思考。近代学者杨树达先生评论这幅图时说:"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所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
生2:杨先生说这幅春游图是太平社会的缩影。
师:对。你们看像不像?
生3:难说。只是几个青少年在野外洗洗澡,吹吹风,唱唱歌,看不出什么太平社会来。
师:要知道,春秋战国是一个特定的时期,大动荡,大变革,风云变幻,社会动乱,战争频繁。孔子等人对这样的现实不满,期望治世太平。
生1:我想起来了。这幅图不是一般的逛逛玩玩,而是富有象征意义的。
生2:如果是战争时期,谁还有兴致春游?
生3:青少人不去当兵就奇怪了。
师:对。这幅图表达了曾晢的志向,也暗合了孔子的理想。
生1:到底什么志向?有没有自己的努力?
师:要看儒家的基本观念与基本精神,儒家一直有着积极用世的精神,自然有着自己的努力。
生2:好像没有看到怎样努力。
师:儒家不仅积极用世,甚至还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观点。若有事有为更好,若无事无为,也要做出有事有为的政绩来。至于怎样努力,毋需交待。
生3:只要描述结果即可。
师:曾晢的用世精神不比前三者差,且表达得比较含蓄,"言之有文,行而远矣",教化礼乐寓于其中,所以,深得孔子称道。
二、整体把握文意并划分层次 。
第一部分(第1段):孔子问 志
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学生应答
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孔子点评
结构图示
孔子问志 弟子述志 孔子评志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哂之,以其言不让
冉有:三年,可使足民,礼乐俟君子 非邦也与?
公西华:宗庙之事如会同,愿为小相 非诸候而何?
曾皙:浴乎沂,风舞雩,咏而归 吾与点也
三、典型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