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段(从"那年春天一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被难"是什么意思?(遭受灾难的意思,这里指李大钊同志被害)
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
2.指名读第二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他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
(2)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件,工友被捕。)
(3)李大钊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
(李大钊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非常危急,个人处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
(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局势紧张,但李大钊不离开工作岗位,说吩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
四、朗读第一、二段。(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语气。)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借助"思考·练习"1理解第三、四段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李大钊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和忠于革命的高贵品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首尾呼应的写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李大钊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和忠于革命的高贵品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首尾呼应的写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快乐、幸福伴随着我们的每一天,你看(电脑投影),操场上,走廊上,教室里都有我们快乐的影子。可是,你们是否想过,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离不开无数革命烈士的奋斗与奉献,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可以从以前学过的文章感受到,如毛泽东写的《长征》,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终于取得了胜利;老红军为了照顾三个掉队小红军,自己却饿死在苍茫草原的《金色的鱼钩》;为掩护群众而英勇就义的《狼牙山五壮士》。还有,我们昨天刚认识的一位革命烈士--李大钊。(板书:李大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