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3页

开始学较好,老师在巡视时有意识找到前面符号的同学)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A、生谈体会。(诗人泊船瓜洲,与京口只是一水相隔,再过几重山就是他的家乡了。离家这么近,诗人一定很想回家。)

  B、师:一道长江水,数重险峻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间",觉得是"只隔数重山"呢?(诗人21岁离开钟山,高中进士后一直在地方和京城为官,远离家乡。如今他途经瓜洲,对他来说,此刻故乡是如此之近啊!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也反映出诗人人向远方,却心系家乡的恋乡之情。)

  C、近乡欲还乡,思乡情切切,谁来读?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还有谁能像刚才一样,抓住一个字眼、词眼来体会王安石的思乡之情?

  预设1--"绿"字。

  A、这一个绿啊,让诗人浮想联翩,他想到了故乡江南哪些景色呢?(生自由说)这真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能像老师一样想到成语或诗句吗?

  一切美景尽在这个"绿"字中,绿得多巧妙啊,齐读。

  B、关于这个绿字还有一段千古佳话呢,谁知道?相机出示课后资料袋的内容。

  C、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的江南多美啊,诗人仿佛又回到了过去,他想起了酒楼里......青山下......郊野外......(想象说话)多么美好的时光,而这一切只能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了。

  预设2--"何时还"

  A、既然诗人如此想家,为何不回?(当时王安石应皇帝的诏命从江宁赴京城任翰林学士,公务在身,无法回去。板书:欲还不得还)

  知道王安石离家时几岁吗?(21岁)此时他途经瓜洲,几岁了?(49岁)28年哪!人生能有几个28年!这28年来,诗人为仕途奔波,为理想奔忙,而每每想起家乡,总是如此的牵肠挂肚,他是多么想回去看看啊!可28年后,当他途经瓜洲,离老家这么近,却欲还不得还,且不知自己何时能还家,只能仰天追问明月--接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这是多么刻骨的一种乡愁啊!再读该句。

诗人21岁,上京赴考,途经瓜洲,意气风发地问:生齐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