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 必修一 3.2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 教学设计
中图版   必修一   3.2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   教学设计第3页

(一)复习旧知:复习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包括哪些内容?2.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分别是什么?

  教师对复习情况进行简单点评、纠正、补充和适度的表扬与鼓励。   

  

 由本节课负责执勤的学生主持复习,以提问或讲述的形式进行。

复习回顾,巩固旧知。

(二)临境入兴,导入新课: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   引入生活实例,设计小实验导入新课:做菜馅时加入盐,蔬菜中的水分会大量浸出;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变软;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少苗等等。

  设计小实验:把菠菜叶或胡萝卜丝分别浸泡在凉水和热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教师临境入兴,导入新课:实验说明细胞的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这种现象称为选择透过性。本节课我们就围绕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学习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板书标题)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取两个烧杯分别加入等量的凉水和热水,放入菠菜叶或胡萝卜丝,观察。

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穿膜运输:

2. 膜泡运输:   1.设疑导学,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穿膜运输:

  ①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8-50页内容并观察图3-1-7,完成学案上的【独立思考】:

单纯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特点各是什么?有哪些实例?

  ②多媒体展示三种穿膜运输的模式图。

  ③强调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并及时巩固练习。

  ④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列表比较单纯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完成学案合作探究1):

  

运输方式 转运

方向 载体 能量 举例 被动

运输 单纯

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⑤ 教师提问:上述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中,对细胞而言哪种更为重要?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并展示主动运输的意义:为了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体主要靠来主动运输获取营养物质。细胞膜的主动运输是活细胞的特性,它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主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⑥拓展延伸:

  引导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回答下列三个问题(完成学案合作探究2):

  为什么脂质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优先通过细胞膜?

  若细胞死亡,生物膜还有选择透过性吗?

  影响每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因素各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补充,完善。

  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膜两侧存在的浓度差。

  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载体和膜两侧存在的浓度差。

  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载体的种类和数量、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⑦解读坐标图(多媒体展示下图):

  

  

  

  

  

  设疑:以上各图分别对应哪种跨膜运输方式?图中A、B、C三点物质运输速率的限制因素分别是什么?

设疑导入下一个问题::对于蛋白质一类的大分子无法穿透膜,如何出入细胞?有哪些例子?

2. 动画演示,动态了解膜泡运输:

  ①教师以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为基础,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学习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并列举实例,最后动画演示变形虫的细胞内消化和白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使学生内化吸收知识。

  

  ②提问(完成学案合作探究3):

  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两者的共同点是什么?

大分子通过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出入细胞时穿过了几层磷脂双分子? 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过程依赖膜的什么特性? 穿膜运输:

①学生阅读课文,独立思考,完成学案。

②学生识别物质运输方式,并说出单纯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特点,举出三种穿膜运输的实例。

③学生独立完成。

④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导学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

⑤学生综合分析后回答。

 

 

 

 

 

⑥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回答问题。

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展示成果,相互质疑,最后达成共识,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总结。

 

学生回答导出膜泡运输。

学生读图、析图,单个叙述内吞和外排的过程。

讨论、分析、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识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比较、讨论、合作交流、以及整合、利用信息的能力。探究式归纳比灌输式讲解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智力参与,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锻炼学生有效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承上启下,自然顺畅过渡。

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素材,以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