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无为"到"有为"
(1)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
统治者吸取道家" "的思想,采取
与民休息的政策。
(2)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
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但社会也潜伏着危机,如
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匈奴为患等。
(3)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
形势, 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无为而治
积极有为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①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把诸子百家中 、法家和阴
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
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
儒学体系。
②汉武帝在位期间,三次参加对
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③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
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1)董仲舒
道家
中央集权
④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
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
和" "学说。
⑤董仲舒还提出了为人处世的道德
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1)董仲舒
天人感应
特别提示 董仲舒的新儒学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
期儒学思想的原貌,而是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
阳五行家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的思想体系。新儒
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
由此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封建正统
思想。
3.儒学成为正统
(1)重用文学儒者: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
大政。
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2)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公元前136
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
《春秋》为"五经",自此,教育为儒家垄断。
(3)太学兴盛: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兴办 ,
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提高
了儒学地位。
(4)地方教育系统初步建立:汉武帝下令在全国
各郡县设立学校。 开始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
儒家
太学
儒学
归纳总结 儒家学派从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的社
会地位的变化?
(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剧变,百家
争鸣。儒家主张仁、仁政,反对苛政,不能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