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公开课《9.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教案
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公开课《9.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教案第3页

 教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跟学生交流,学生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设身处地地感受桃源生活之乐。

 示例:

 (1)男人虽种植劳累,但他们乐,乐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战乱之苦,能安居乐业。

 (2)女人虽采桑养蚕,织布缝衣,忙得不亦乐乎,但她们乐,乐在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过着和平安定的生活。

 (3)老人(黄发)"怡然自乐",乐在老有所养,丰衣足食。

 (4)小孩(垂髫)"怡然自乐",乐在和平安乐,无忧无虑。

 (5)渔人乐,乐在受人热情相邀,盛情款待。

小结:

  桃花源乐在民主平等,乐在和平安定,乐在丰衣足食,乐在民风淳朴,乐在......

四、评说桃源之"奇"

 桃花源的美丽快乐令人神往,桃花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人入胜。那么,桃源"奇"在何处呢?请你以" 奇,那是因为 "的句式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要尽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讨论,交流。 (明确:景奇、人奇、踪奇。)

(1)景奇。如桃林奇,那是因为"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山洞奇,那是因为"仿佛若有光......豁然开朗"。

(2)人奇。如人奇,那是因为"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踪奇。如踪奇,那是因为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寻向所志,不复得路",名人探访,竟然"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五、赏读课文

  在投入的赏读中,神游这个美丽欢乐而又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

  

六、研课文,悟主旨

 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存在吗?作者为什么要写呢?我们又该如何评价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呢?

(学生深入文本,领悟文中主旨,各抒己见。)

七、总结全文

  桃花源不是陶渊明消极的逃避,而恰恰是他闪光理想的依托。毛泽东《登庐山》中的一句诗:"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充分肯定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面对着中华大地的千年变迁,中国人民真正站了起来。如今祖国各地不是桃源,胜似桃源,倘若陶渊明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的。

  

八、布置作业

1. 课后选读以下诗作:《桃花源诗》(陶渊明)《桃源行》(王维)《桃源图》(韩愈)《桃花溪》(张旭),可以摘抄文中优美诗句,也可以写心得体会。

2.千百年来,"桃花源"已成为人们在失意时精神的避难所,衍化成为一种"桃源情结"。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桃花源"魅力长存的原因。

3.请以"我心目中的桃花源"写一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