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展(组内展示、组间展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太阳。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读解生字词,并把不理解的词语划下来,再指名按段读课文,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并纠正读音。
1、读准本课生字读音,特别注意翘舌音:氏、兽、殖、蔬;
平舌音:存的发音。
2、防止读错以下多音字读音:
传 都 差 漂
3、正字:
(1)"抵"字的右半部分下面有一点,"氏"的下面没有一点,要强调记忆。
(2)"繁"字结构比较复杂,要引导学生分析记忆,注意下面部分不是一个"系"。
(3)"殖"字的右半部"直"中间不要少一横。
(4)"蔬"字下面的笔画要让学生注意,不要少一点。
三、按自然段轻声读课文,出示以下句子:
1、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2、太阳大的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的上一个太阳。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4、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5、有了太阳才有云、雨、雪。
6、有了太阳才有风。
7、太阳光有杀菌能力。
8、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四、引导学生发现以上句子与段落之间的关系,这是每个段的中心句。
五、指名自由读报课文,要求读报得正确,自然段之间和结构段之间要掌握适当的停顿。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指出课文引用了后羿(上古夏代有个穷国的君主,善于社射箭)射日的传说做开头,后羿射日的传说是真实可信的吗?
(不可信,这是神话传说。)
3、既然不可信,课文为什么引用它做文章的开头呢?看看不用它做开头,一上来就说"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可以不可以?(可以)
既然可以,课文用后羿射日的传说做开头,你觉得有什么作用?
4、这一小段后羿射日的传说和"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之间用"其实"过渡,"其实"是什么意思?不用这个词可以吗?
5、接着课文写了太阳离我们很远,用什么写法说明太阳很远呢?(用数字)
(用数字说明问题,给读者的印象是具体的、确切的,有较强的说服力。)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2、3自然段。
提问:看看这两个自然段用什么写法说明太阳很大、很热的?写太阳很大时,把太阳和什么作比较?写太阳很远时,
为什么用钢铁作比较?
(三)学习第4自然段。
指名读第4自然段。这一段是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从哪些事实说明这种密切的关系呢?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归纳了这段的意思,把它找出来。
这一小段第二句的意思和第三句的意思一致不一致?
第二句用了哪个词?(如果......就......)
你能用 "如果......就......"造句吗?
课堂造句练习:教师提出假设的事实,学生补充可能的结果。
如果明天下雪,
星期六如果爸爸妈妈都休息,
村前这条小河如果架起一座桥梁,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根据前面概括,这一段告诉我们: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云、雨和雪,为什么?根据下面的问题,画出段中的答案:
雨和雪是什么生成的?(云)
云是什么生成的?(无数小水滴)
水蒸气是哪里来的?(从地面上的水)
地面上的水怎么变成水蒸气?(吸收了太阳的热变成的)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提问:这一小段是写有了太阳才产生了风,谁能用一句话归纳:风是什么?(风是流动的空气)空气为什么会流动?(空气有的地方冷有的地方热的缘故)空气为什么会有冷,有的热?(有些地区吸收太阳的热量多空气就热,有些地区吸收太阳热量少,空气就冷)
教师可以适当补充: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受热胀变轻就会上升、移动,随着冷空气就会补充,这就形成了流动,也就是形成了风。
(六)读第7、8自然段,简要地说说太阳有杀菌能力,可以利用它防病、治病的实例(师生共举例)
(七)通、读课文,结合板书总结。
学习了《太阳》这篇课文,我们获得了有关太阳的特征的知识,明确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正因为太阳很大,很热,距离我们又很远,才能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也才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归纳(学生老师归纳) 师生共同归纳本课所学。 测试达标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