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1《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历史:1.1《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第2页

2、小农经济的形成:含义(特点)

影响:

C级【思考探究】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这一转型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小农经济是什么,它具备哪些特点?

3:你有没有阅读或观看过关于描写农民形象的作品?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农民的处境如何?

【精讲点拨】 突破疑难:

1.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主要组织方式--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土地私有制等。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施肥、灌溉技术的掌握和提高等。

2.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小农经济?

(1)积极性: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2)局限性: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3. 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

商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在当时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这种耕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工效,但这种耕作方式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4.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小农经济:

(1)原因: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如鲁国的初税亩,商鞅变法等.

【分析】铁犁牛耕技术使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较为彻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2)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小农经济下的农民: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甚至产品 → 提高生产积极性

②土地有限,经营规模小 → 提高耕作技术③承担沉重的徭役 → 小农经济脆弱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