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秋声赋 教案(3)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秋声赋  教案(3)第3页

欧阳修在文章前两段中摹秋声,绘秋状,到了第3段,作者先用"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来承上启下,指出草木无知无情,秋天一到,尚且要受到摧残,飘零殆尽,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知有情,受到摧残,伤害当更为甚,这种伤害并非来自秋气,而是来自"百忧"、"万事",看来,忧愁焦虑是一种比自然界的秋气更厉害的东西,人无金石那样坚固的质地,干么要跟草木一样,始则争荣,终至遭受摧败呢?至此,欧阳修从悲秋之常情中得出了新的结论:"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意思是:想一想吧,究竟是谁被这无形的"秋"伤害了。既然认识了这种秋对人身心伤害的酷烈,那么又何必怨恨自然界的秋声呢?

作者纵笔摹秋、绘秋、都是为了最后托出另一种秋,让人们不必恨自然界的秋声,而要防止忧苦劳碌对人的戕害,正是反面宣扬一种清静自安,无劳无忧的思想。

探究二 作者是如何将无形的秋声描摹得具体可感的?

提示:

作者用风声,波涛,金铁,行军四个比喻,从多方面和不同角度,由小到大,由远及近地形象地描给秋声状态,唤起人的丰富想像,把无形的秋声转化为种种可见的视觉形象,就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显得十分具体生动。

探究三 屏显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题为《秋声赋》,而第二段写"秋之状",离题了吗?

2、试论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

3、文中童子言行的欣赏。

4、文章结尾的巧妙。

5从地理学的角度解释自然界的春荣秋败的原因,这一问题作者又是怎么认为的?这样构思的用意是什么?

要求四人一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探讨,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

(六)听读 整理课文。

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整理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五。

板书设计

秋声赋

(八)教学小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