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植被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1)依法治林,加强资源保护,例如:《森林法》、《草原法》、《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2)加强造林绿化进度,提高绿地面积及造林质量。
意识的提高
从自身做起,提高意识,关心绿化,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 4人小组合作调查当地近几年绿化活动开展情况,写出调查报告,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与同学交流。
结合时事,(如2008年奥运主题),4人小组合作讨论准备为奥运做点什么? 讲述有关国家采取的策略,课前引导学生调查,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
引导讨论,组织交流,激发学生情感。 进一步增强爱护植被和热爱学校的情感
"绿化校园"设计活动 课前4人为小组,调查校园内植物的品种及分布情况,其他的建筑情况,画出草图,并标明各自的位置,了解有关园艺的知识,然后讨论,设计出方案,制出美化环境平面图。若有条件的学校,可制成幻灯片或用实物投影展示,各组间交流,讨论哪些方案使校园最美丽,哪些方案最合理,最经济,课下修改完善,参加全校展览。 布置设计内容及目的,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提出评价标准(可将此项活动作为竞赛)。课堂上组织学生小组之间展开交流,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一起评出1~2个优秀设计,指导学生办专刊,进行展览。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引言:现在一起来欣赏一段优美舒缓的音乐片(画面上出现人与自然的景色),创设一种意境,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在欣赏晚这段音乐片之后,教师引导思考一个问题:"走在林荫小路上和走在城市的大马路上的感觉是一样的吗?分析原因?",诱导学生通过比较说出"林荫小路上比城市的马路更安静,空气更清新,更湿润,是因为植物可以吸附灰尘,隔离噪音,并且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植物有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空气湿度",使学生对绿地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使用语言描述"绿色是清新的色彩,它代表着健康,象征着生命和希望。我们的环境质量与植物息息相关。"承上启下,进入本节新课。
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教师先提出问题:"我国有哪些植被类型呢?"使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学习植被类型有多种方法,本节主要采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六种植被类型可分开探究。教师先出示我国草原、荒漠、热带雨林的图片,开始时学生会出现不知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的困惑,所以要适当引导观察的方法,如"从植被种类、生长高度、疏密或分布地区比较这三大植被的主要特点",这样学生就能有目的地进行探究活动了。全班交流的时候,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对植被高度进行比较"草原植被矮小,热带雨林植物繁茂,高大";的可能对植被的生长特点或种类进行比较"原植被生长密集,以草本植物为主;荒漠植被稀疏,种类少,植物耐旱";有的对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行比较"荒漠植被生长环境恶劣;热带雨林植物所在地区高温多雨"。教师应对这些观点予以肯定性评价,这样更有利于提高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下来以同样方式出示我国常绿阔叶林、夏绿阔叶林、针叶林的图片,学生探究结果是:常绿阔叶林植被分布在气候比较炎热,湿润地区;夏绿阔叶林有四季变化,夏天为绿色,秋季树叶变黄,冬季落叶;针叶林生长在寒冷地区,以松树和衫树为主。
因为本节课重点不是知识目标,而是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应始终注意挖掘本节情感点,积极引导学生练习自己的生活环境,关注家乡。
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了解了我国的植被类型,我国的植被资源很丰富,我国资源又面临着许多问题。怎样使学生深刻意识到这些呢?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比较(横向比较或纵向比较),动脑思考、搞调查研究,自己去发现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情感得到升华,由量变到质变,由意识提高向行为转变。
本节引导学生进行横向比较。教师出示五国森林分布数据图标,比较分析下表:
国家 国土面积
(万平方公里) 森林面积
(万平方公里) 人口
(万) 森林覆盖率(%) 人均森林面积
(平方公顷/人) 中国 960 15888 129533 日本 37.7 2388.9 12350 加拿大 992.2 26410 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