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一 寂寞 教案2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一 寂寞 教案2第1页

课 题 寂寞 №1 教

标 知识与能力 把握梭罗的自然观 过程与方法 把握以这种自然观为基础的审美的生活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然为我们营造的精神家园 教学重点 梭罗自由洒脱的文风和明丽的语言 教学难点 梭罗的自然观 教学关键 自主-合作-探究,价值观教育 课 型 讲课 教学方法 反复朗读,师生讨论 教 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总结

练习

作业 导入新课:作者介绍

梭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散文家和诗人。17岁进入哈佛大学,一八四五年七月,二十八岁的梭罗搬进了瓦尔登湖畔林地上的木屋,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他在木屋中住了二十六个月,完成了《瓦尔登湖》。他认为人惟有返璞归真回到大自然怀抱中才能发现生命的真正价值和生命意义。

这些字容易读错,请您注意积累

涟漪 yī摇曳 yè蓊郁 wěng鳘鱼 mǐn忧悒 yì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怎么理解"最接近万物的乃是创造一切的一股力量"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而梭罗不是"泯灭差别",而是"创造审美",以审美的眼光看待自然,以非功利的生活态度对待人生

怎么理解梭罗的"德"呢?

这是作者的世界观、自然观;人与自然是应该是平等的;

人是自然的一员;世界应是纯洁干净的;

"寂寞"是指谁的寂寞?为什么远离社会生活的梭罗没有感觉到孤独和寂寞?

梭罗在文中写到了两种寂寞:一种是平常所说的寂寞,从这个角度上看,作者并不寂寞,而大自然是寂寞的。这是梭罗基于人与大自然的平等关系的认识得到的感受。文中,寂寞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寂寞已经成为一种生存的境界,成为一种精神的享受。

作业:联系写一篇家乡自然风物的散文 导入

疏导

归纳

引导

布置 了解

识记

理解

巩固

完成 板

计 寂寞

生存的境界 精神的享受 课后记事

把握以这种自然观为基础的审美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