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 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 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人名额。 优点 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而且方法简单,耗费时间较少,容易获得成功。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有利于体现选举人的意志;通过较充分的选择,产生素质更高、更有责任心的代表;有利于选民对当选者实行监督。 局限性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可能误认为将要当选者已事先"内定",因而积极性受到影响。 如果对竞选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的发生。 [注:关于竞选,实际上竞选是差额选举的一个环节。]
综上所述,不同的选举方式各有利弊,不能笼统的说哪种方式更好,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采取何种选举方式是不同的。那么应怎样选择选举方式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
幻灯片显示: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
◆1953年12月,我国进行首次普选,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乡镇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等额选举。
◆1979年,我国扩大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规定实行差额选举。
◆1986年,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
◆1995年,我国简化了直接选举的程序。
◆2003年,人大代表进行换届选举,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县乡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实行差额选举。
从中看出我国的民主选举有何变化?为何变化?
师总结: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来看:
--新中国成立初,人大代表的选举,主要在小范围内(乡镇一级)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等额选举。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的不断提高,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级,实行了普遍的差额选举。
由此可见:
(二)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重点)
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定。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师:结合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情,我国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三)我国采取的选举方式(重点)
--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P18页第一段)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人民利益的选举方式;同时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要采取此方式。
阅读思考:前些日子坐长途汽车到县区办事,几位农村妇女正在议论着村里换届选举的事情。其中一位兴致勃勃地讲"谁谁为拉选票昨天给俺家里又送来一只不锈钢盆",另一个哈哈大笑道"俺厨房里光是不锈钢锅就有好几个,全是咱们村那几个想当官的老爷们比着送的,管他选谁不选谁呢,先收下再说"。你一言我一语,分明是"三个女人一台戏"。但作为"观众"的我听在耳里,却乱在心头。
--截选自新华网
作者对长途汽车上的一幕感到了心乱,为何会心乱?
提示:(1)选民的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
(2)选民的政治参与能力还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