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运动。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也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绝对支配地位。
2.如何认识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的体制
30年代,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被称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因形成于斯大林执政时期,也称为斯大林模式。
(1)特点:
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作用,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它片面发展重工业。在政治方面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以致形成个人集权;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缺乏有效的群众监督机制,民主法制极不健全;个人崇拜之风盛行,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极不正常。
(2)影响:
这种高度集中的体制是苏联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内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形成的。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苏联在二三十年代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这种体制之下取得的。通过这条道路和模式,苏联在一国范围内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高速实现了工业化,成为社会主义强国,为后来战胜法西斯侵略并成为世界大国,打下了基础。其建设成就和速度曾为世人瞩目。
但是,这种体制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和弊端,给苏联以后的经济和政治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它违背了列宁关于把文化经济建设当作工作重心的思想,仍把政治斗争放在第一位。它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以致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造成诸多严重的问题,如经济比例失调,经济效益低下;工农关系紧张;阶级斗争扩大化,民主法制遭破坏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日渐突出,成为僵化的、不利于苏联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改革势在必行。
(3)形成原因:这种体制的形成,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①小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以及缺乏民主传统是其基本原因;②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集中人力、物力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客观要求,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都是造成权力过于集中的重要的客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