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被敌人强占的土地 ;"拥挤在/绝望的污巷"--没有希望,没有明天的逃难画面。
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肆意践踏中,辽阔的"地域"被"啮啃",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失去了"饲养的家畜"、"肥沃的田地"。他们离乡背井,相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大地是"饥馑"的,天空是"阴暗"的,在这"饥馑"的大地与"阴暗"的天空之间,伸出的是他们的"颤抖着的两臂"。这幅惊心动魄的画面,深深烙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它是抗战初期整个中华民族的缩影。
3、小结
这四个意象从北到南、男女老少,代表了当时中国所有的百姓,是广大苦难人民的缩影。在诗人凄婉悲壮的笔触下,我们分明感受到诗人那颗悲怆至极的心的跳动。这不仅仅是对苦难的中国人民的同情,更重要的是对强敌血行的控诉。
四、品味意象的深层内蕴--苦难的中国
1、是什么将上述几个意象串在一起的呢?
明确:一幅背景图片"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展现了苍茫旷远,悲凉凄楚的意境。"在封锁"--有一种被掐住脖子,被压迫,窒息的感觉。
除了"雪"之外还有"风",把"凤"比作"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老妇本来就让人联想到苍老、沧桑、也许还会有几分恐怖:满脸皱纹,满头白发,干枯的龟裂的皮肤,苍白无血色的手......这里是"太悲哀了的老妇",我们能很快地联想到祥林嫂,瘦弱的身躯、悲哀到麻木的神情。
这老妇又是怎么样的呢?她"紧紧地跟随着"(如影随形地纠缠着),"伸出寒冷的指抓"(冰凉、恐怖),"拉扯着行人的衣襟","一刻不停地絮聒着" (也许如祥林嫂般在追问你这世上到底有没有魂灵),这些描述都给人一种阴森之感。诗人以阴冷的自然景色,创造了一种悲凉凄苦的氛围,写出了苦难的中国大地。
背景在文中出现了四次,既起到了起承转合的作用连接四个意象,使悲凉压抑的感受贯穿全诗,又由于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营造出了一种复沓咏叹的悲壮风格,加深了悲惋凝重的气氛,读来令人心酸落泪。
2、这背景有怎样的含义?
明确:背景既指现实中的降雪,亦指中国所处的艰难环境。这首诗写于1937年12月28日,这时候芦沟桥事变已经爆发,全面抗日战争已经开始,中国大地和中国人民正承受着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这就是像雪夜一样广阔而漫长的"苦痛与灾难"
展示资料:
1928年5月--"济南惨案"--打死中国军民1000多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强占我国东北,在3个多月时间里占领我东北全境!!
1932年1月--进犯上海--中国军民死伤达1.6万余人!!!
1937年12月13日--攻下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6周内烧杀淫掠,杀死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烧毁南京三分之一的房屋 !!!!
看了这些你有怎样的感受?(灾难的深重,百姓的苦难)
五、"我"--苦难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1、苦难的中国,受难的中国人民,这些是通过("我")的诉说,形象地浮现在我们眼前的,那么 "我"的身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