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履虫是学生们熟知的一种原生动物,通过播放草履虫生活状态的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它们自然生活的环境,了解它通过口沟、胞肛等结构摄取食物、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草履虫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它是如何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进一步明确像草履虫这样的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事实。在上课之初就播放这段视频,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迅速调动起来。在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的同时,激活了思维过程,直奔教学主题。
2.实物直观,显微镜观察鱼尾血液微循环
如果能够让学生亲眼看见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那么教学效果无疑是显著的。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将会被激发,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也许是终生难忘的!让学生通过数码显微镜直接观察鱼尾部的血液微循环,通过实物,直观感受内环境的存在无疑是非常好的方法。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鱼缸里的小鱼,顺势提出问题"鱼也生活在水中,它体内的细胞也是直接生活在外界的水环境中吗?直接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吗?"以此设置心理上的疑惑,调足学生的"胃口"。接着取出小鱼,用湿棉花包裹身体,仅露出尾部,放置在培养皿中。在学生初步观察的同时,教师可以联系到人体,自然而直接的讲述体液的相关知识。当然,此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动物实验生命伦理教育的最好契机。接下来,教师将培养皿中的鱼直接放置在数码显微镜下调焦观察,并将鱼尾的微循环图像通过电脑直接传送到电子白板屏幕上。当学生看到图像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描述其最直观的印象,然后利用白板笔直接在白板上逐一讲述血液(血浆和血细胞)、毛细血管、组织细胞、组织液等知识,描述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回答观察之初的疑惑。当学生们对照显微图像一一回答完后,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3.动画直观,构建内环境与细胞间的关系
鱼尾部的微循环观察中很难看到毛细淋巴管,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倍数的人体组织的显微模式图来帮助学生认识毛细淋巴管以及淋巴与血浆、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