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三专题 六国论第一课时1 导学案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三专题 六国论第一课时1 导学案第1页

六国论(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按照导学提纲,自主独立完成预习内容。

2、了解本文的作者及时代背景。

3、自我完成本节课的字音。

4、能够流畅的诵读本文。

5、依照课下注解,解决文中疑难字词,并疏通文意。

【学习重难点】

重点:解决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流畅诵读文本。

难点:依照课下注解,解决文中疑难字词,并疏通文意。

【导学流程】

一、了解感知

  1、解题

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

2、作者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诗书... ..."),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人称"老苏",与儿子"大苏"(苏轼)、"小苏"(苏辙)并称"三苏"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三苏"、曾巩

3、写作背景

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将军权完全收归中央,造成了军事上的衰势。北宋建国往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作战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作者想通过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来委婉地提醒当朝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