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问题解决
【疑问一】
负极产物是什么?
【解决方法】
试剂:K3[Fe(CN)6]、KSCN,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结论】
负极区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明显的特征蓝色沉淀,说明存在Fe2+,若滴加KSCN溶液,则无现象,说明不含Fe3+。
一小时后 一小时后(负极滴加植物油)
【设计意图】
两套装置构成原电池一小时之后,负极区溶液均变黄了,引导学生依据提供试剂探究负极发生了什么反应,黄色溶液中的成分又是什么。
【疑问二】
负极区溶液为什么变黄?
【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建立元素守恒观念,猜想产物并用丁达尔效应验证。
【结论】
成分中存在Fe(OH)3胶体
【思维拓展】
引导学生讨论胶体产生原因:
①Fe2+ → Fe3+ → Fe(OH)3? ②Fe2+ → Fe(OH)2 → Fe(OH)3?
【解决方法】
定性分析:用KSCN溶液鉴别有无Fe3+生成;探究证明有Fe(OH)2生成。
定量分析:用手持技术测定负极区pH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对微观变化进行探析,将宏微结合,引导学生思维建模,将微观世界通过实验变为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