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B
解析 只有1 mol乙炔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才能表示乙炔的燃烧热。
燃烧热和中和热是特定的反应热,前者是以1 mol可燃物为基础,后者是以生成物H2O为1 mol作为基准;反应热以热化学方程式为基准,对反应物和生成物没有固定的要求。
例3 信息背景:我国面临着常规能源资源约束、过分依赖煤炭污染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我国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欧盟的16.8%。据报道,国家重点工程"安庆油改煤"的煤气化装置于11月18日一次投料点火成功。
阅读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2006年6月5日是第35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确定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沙漠和荒漠化"。中国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对外发布了2006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下列措施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氢气是清洁的能源,可以利用丰富的煤发电,然后电解水得到氢气作为能源
B.改革传统采煤时将煤层气(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直接排入空气的做法,采用先开采和综合利用煤层气,然后再采煤的方法
C.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LPG)替代汽油和柴油作公交车和出租车的燃料
D.逐渐在全国各省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2)"油改煤"的关键技术是煤的气化,而目前煤的气化主要是煤中的碳和水蒸气的反应:C+H2O===CO+H2,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反应所需的能量一般是由间歇进行的碳的燃烧(氧气用空气代替)来提供的:C+O2===CO2。关于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一个反应需要吸热,所以煤的气化从能量角度来看,得不偿失
B.煤的气化可以减少煤直接燃烧对环境造成的粉尘污染
C.煤气化后作为燃料,燃烧充分,热利用率高
D.上述两个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除去CO、CO2就是合成氨的两种原料气
答案 (1)A (2)A
解析 (1)不符合"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主题的选项是A,因为人们对能源的利用率不是100%,所以用煤燃烧发电,再用电来电解水经过两步,热必造成大量能源的浪费和因为燃烧煤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2)虽然在煤的气化过程中,会有一部分煤的潜在能量受到损失,但由于加工后得到的气态燃料的热利用率高,而且比较清洁,因此从总体来看,将煤气化或液化后再使用,还是比较合理的,故A错误,B、C正确;由于反应C+O2===CO2中的氧气是用空气代替的,所以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有N2、CO2、CO和H2等,其中含有合成氨的原料气N2和H2,故D正确。
1.21世纪人类正由"化石能源时代"逐步向"多能源时代"过渡,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电力 B.核能 C.太阳能 D.氢能
答案 A
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O2(g)===H2O(g) ΔH=-241.8 kJ/mol
②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
③H2(g)+O2(g)===H2O(l) ΔH=-285.8 kJ/mol
④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