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说明,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比较适合作为标准物。称量后,学生要根据回形针的个数来给5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
3.研讨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指向对三次排序结果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三种方法的优劣。第一种方法是根据经验预测。我们希望学生发现,不同的人预测的结果可能不同,甚至差异会比较大,因此是不可靠的。第二种方法是根据掂量的方法判断轻重,这种方法要两两比较。我们希望学生发现,这仍然是依靠人的感觉,因此当物体的轻重差不多时,会出现不同的判断结果,而且这种方法的操作次数比较多,如果有更多的物体时,操作会更麻烦,结果会更不准确。第三种方法是用同样大小的回形针作为标准物测量;测量后,记录下回形针的个数;通过比较回形针的个数得出的结果不仅比较精确,而且适合测量更多的物体。
4.拓展
教科书出示了生活中常见的一组物体,问题指向核心概念"体积相同的物体,轻重可能不同",隐含指向"不同材料的物体密度不一样"。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只要根据之前的探究结果,比较出"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碗,它们的轻重有可能不同"就可以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如,不同材料做成的椅子、筷子轻重可能不同等。
【学情分析】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在第1课的观察活动中,他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不同物体的轻重不同,可以用掂的方式来比较。但是,这种简单的方式能否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呢?学生会发现,对于两个物体轻重的比较,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结果,尤其是当两种物体的轻重差不多的时候,就很难用"感觉"的方法来判断。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如何更为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轻重?针对一年级学生,教科书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测量方法,即运用简易天平来称量,并通过观察、简单统计等多种手段,完成对5种物体的轻重排序。教科书用图片的方式提示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