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拿来主义》导学案(3)
2018-2019学年人教版《拿来主义》导学案(3)第2页

  第5段,承上启下,提出"拿来主义"。

  第6段,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性,揭示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第7段,揭示"拿来主义"的含义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8段是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9段是阐明实行"拿来主义"应怎样区别对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探究案学始于疑-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4段)

1.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主张之前,先批判了哪些主义?作者对这些主义的态度是什么?重点在揭露和批判什么主义? 作者所批判的这个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明确: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者对这几种主义进行了否定和破除。

  重点在后者:送去主义。卖国主义。

2.鲁迅摆了哪三件事实来揭露的"送去主义"?三件事都着眼在一个什么字上面?"发扬国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等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

  送古董、送画、送活人。举的三件事都着眼于一个"送"字。"发扬国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用反语进行强烈的讽刺和鞭鞑。"发扬国光"在鲁迅看来其实就是"卖国求荣"作者正话反说,以此表达强烈的憎恨。反用"进步",起同样作用,实质是堕落、无耻,字里行间充满了憎恶与鄙视。

3.第3段的论证过程比较复杂。它采用了类比的认证方法。请将类比的内容填上。

尼采:自诩是太阳 --中国:自诩地大物博

光热无穷 -- 掘起地下的煤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 只送去,不拿来

他发疯而死 --子孙沦为乞丐(亡国灭种)

4."抛来"与"抛给"两个概念有何不同?为什么又可称为"送来"呢?外国送来了什么?这些东西用作者的话来讲是什么?这种送来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文章第5段和第六段进行分析。

  明确:"抛来"是随意的,"抛给"是有意的,"送来"是特意的。 也可以理解为 "抛来"是被动的,"抛给"是主动的,"送来"是有目的的。

  送来了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小东西。

  即残羹冷炙。

  实质;毒害中国人民, 欺骗中国人民, 用鸦片来掠夺中国的银两。

5.理解下面这几个句子。

(1)"当然,能够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究竟是不是见得丰富和大度?为什么?因此"丰富"和"大度"两个词带有什么意味?

明确:不是。因为"送去主义"会使我们的子孙沦为乞丐。因此,"丰富"和"大度"这两个词带有讽刺意味。

(2)"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些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摩登"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明确:"摩登"的意思是"现代的""时髦的"。作者"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些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是因为"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作者这么说显得语言幽默。

小结

  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揭示了反动统治集团由"闭关主义"变为"送去主义",由"惧外"到"媚外"的发展逻辑,着重批判了"送去主义",把它的内容,特别是"学艺"方面的具体内容、反动实质、恶劣后果揭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破得彻底。而且,把问题放到了总结近百年历史教训的广阔背景上来论述,运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句表达,既深刻,又有战斗力。

探究点2--阅读课文5-9段,回答下列问题

1."送来"和"拿来"有什么不同?怎样 "拿"?

  "送来"不等于"拿来"。

  "送来"是被动接受,而"拿来"是主动获取;

  "送来"的是帝国主义剩余的东西,而"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

  我们要:运用脑子,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有思考) (有鉴别) (有选择)

2."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是怎样说理的?

大宅子―文化遗产,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

错误态度--表现--比喻义

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 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昏蛋:"勃然大怒,放一把大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 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

废物:"羡慕旧宅子""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3."大宅子"里有什么?各比喻文化遗产中的什么内容?"拿来主义"者对这所"大宅子"里的东西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