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第一、要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第二、特征是"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第三、"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社会主义是人类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但是作为理想设计的马克思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给出答案。无数理想的追随者一次又一次地从他的著作中引经据典,试图解答现实问题。列宁、斯大林就是这一理想追随者和探索者的杰出代表。
一、追随"理想"的实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教师: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准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国内的反革命势力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联合起来,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1918年夏,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当时苏维埃政权控制全国约1/4的国土,管辖地区的燃料、原料和粮食供应及其困难,苏维埃政权进入"非常时期"。
PPT呈现材料:
"国内战争致使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粮食、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以至城市人口每天才领到1/8磅面包......"(1/8磅=1.133两)
--摘自苏州大学编《世界现代史》
问题1:在"非常时期",为了战胜敌人列宁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
教师:首先,余粮征集制本意是征集余粮,但在实际操作中,每一磅粮食、每一只母鸡都可能被搜刮走;其次,农村没有剩余产品了,而城市收归国有的工厂大多在为战争生产,市场上没有可供交易的商品,同时宣布取消商品贸易;第三,没有剩余产品又没有商品贸易,人民的生产劳动缺乏积极性,于是实行强制劳动。这些政策的内容是环环相扣,是为战争而制定的临时性政策。结果是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1920年国内战争结束。但是战争结束后,为战争而制的临时性政策并没有停止。这是为什么?
PPT呈现材料: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列宁起草的俄共(布)八大党纲(1919年)
问题2:在国内战争结束前,列宁的想法是什么?(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问题3:分析战时体制的特点,你们"嗅"到了共产主义的"味道"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