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4):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200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4):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学艺术第3页

2、(2008海南单科)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

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解析】京剧是在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进京后,"徽汉合流",并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的新剧种。故答案为D。

3、(2008海南单科)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A.《齐民要术》 B.《农书》

C.《农政全书》 D.《四洲志》

【解析】甘薯传入我国是在明朝中后期,《齐民要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农书》是中国元代综合性农书;《农政全书》是明朝由徐光启所编纂的,《四洲志》是鸦片战争后出现的。因此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农政全书》。

4、(08广东理科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解析】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对文学形式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自然经济的解体始于鸦片战争后;儒家思想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在文化教育方面主要体现在考试内容的限定上。

【强化训练】

1、"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代表了辉煌的成就,但它们在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与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A.甲正确,乙错误 B.甲错误,乙正确

  C.甲、乙都正确 D.甲乙都错误

2、"(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这种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A.商周   B.春秋战国 C.唐末宋初 D.元末明初

3、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 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

  C.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 D.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

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农业生产要"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他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 )

A.听天由命,逆天无功 B.不误农时,因地种植

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 D.勤劳致富

5、我国古代"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了世界面貌"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 ②地动仪 ③活字印刷术 ④《授时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说:"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李约瑟这段话理解比较准确的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