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10.30~1995.2.6),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省余杭县(今浙江杭州)彭埠镇严家弄人。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早年接受马克思主义,从事进步电影工作。历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94年,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第一批藏书2 800册。10月被国务院授予""称号。
主要作品有:《狂流》《脂粉市场》《上海二十四小时》《青春之歌》《春蚕》《自由神》《时代的儿女》《林家铺子》《祝福》《赛金花》《女儿经》《法西斯细菌》《聂耳》《包身工》《上海屋檐下》。1995年2月6日,夏衍在北京医院逝世。
夏衍,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名字。我从不曾见过他,从不。但,他却离我很近,读他的文章,在他的世界里游走,我倾听着他的心声,那是一个崇高的爱国作家在用他的笔,让文字演绎他的感情。
2.背景资料
本文是作者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之后写出来的。1936年,发表在《光明》(左联机关刊物,沈起予主编)的创刊号上。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来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地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以铁一般的事实,生动地记载了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夏衍,伟大的爱国作家!光明虽然领走了你,但你那深邃的目光,抑扬顿挫的话语与你那和蔼可亲的形象将笼罩在蓝色的天空中,你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我奋发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