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在学生完成讨论后。找学生回答,说明以下几点
1.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看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2. 组成与构成的区别
3. 氧化物是指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为氧元素
[归纳小结]: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页图1-2,熟悉按组成分类的概念关系图。向学生说明这是中学阶段运用最多的一种分类方法。
[问题解决1]:把P3页"问题解决中"的物质按组成进行分类。经过交流和讨论,得出结果。让学生归纳总结。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多媒体呈现正确答案。
混合物----氯化铁溶液;
有机物----葡萄糖;
单质----钠(金属)、氯气(非金属);
氧化物----氧化钙
酸----硫酸 ;
碱---- 氢氧化钠;
盐----碳酸钙。
[问题解决2]:学生完成P4页"问题解决",为了防止学生把 K2SO3误写成 K2SO4 (因为学生对K2SO4 比较熟悉)。可要求学生同时写SO3与KOH的反应。
学生:思考、书写方程式。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这一特点进行迁移应用。
要求学生先写出CO2与KOH的化学方程式。
在学生完成后进行评讲、校正。
2KOH + CO2 = K2CO3 + H2O
迁移
2KOH + SO2 = K2SO3 + H2O
迁移
2KOH + SO3 = K2SO4 + H2O
根据练习说明分类研究物质的意义。
[课堂小结]:结合板书设计用多媒体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一、物质的分类
物质按组成分类的概念图(略)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虽然是初中已经学过的内容,但学生还是会把分类搞错,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一些物质不是很熟悉,譬如NaOH,由于学生在实验时见到的都是配制好的溶液状态,故而学生很容易把它归为液体一类。
2.酸性氧化物的概念不清楚,一是与非金属氧化物混淆,二是理解为能溶于水生成相应的酸,因为初中没有学习SiO2不溶于水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