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有日食、月食,风雨不合时宜,扫帚星偶然出现,这些现象没有哪个时代不曾有过。如果国君英明而政治清平,那么这些现象即便在同一时代都出现,也没有什么妨害;如果国君昏暗而政治险恶,那么这些现象即便没有一种发生,也没有益处。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一个时代是否发生日食月食、是否风调雨顺、是否出现过扫帚星等,都不是关键的问题;关键在于君上是否英明,政治是否清平。因此,真正可怕的也不是发生日食月食、风雨不合时宜或者扫帚星出现等等,而是由君上昏暗、政治险恶等导致的种种反常现象即"人祅"。选文第5段:"物之已至者,人祅则可畏也。""物之已至"就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人祅"即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那么,真正可怕的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又有哪些呢?荀子一一道来。"楛耕伤稼,枯耘失岁,政险失民,田稼恶,籴贵民饥,道路有死人:夫是之谓人祅。" "楛"(kǔ)就是粗恶不精。"岁"指一年的农事收成。"籴贵"指买进粮食的价格很贵;"籴"就是买进粮食。荀子说,耕作粗恶不精而伤害庄稼,锄草粗恶不精而得不到好年成,政治险恶而失去民心,田地荒芜而庄稼长不好,粮食很贵百姓买不起而挨饿,道路上有饿死的人:这些都是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这是第一个方面。"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勉力不时,则牛马相生,六畜作祅:夫是之谓人祅。"荀子说,政府发布的法令不明确,举动违背时节,具备根本意义的农业生产管理不好,不顾农时让百姓服劳役,那么牛就会生出马,马就会生出牛(其实恐怕是生出像马、像牛的怪胎),猪、羊、牛、马、鸡、狗等家畜就会出现反常:这些都是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这是第二个方面。"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淫乱,则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祅。"荀子说,不整顿礼义,内外没有分别,男女淫乱,那么父子就会互相猜疑,君臣上下就会互相抵触互相背离,外寇内乱就会一并到来:这些都是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这是第三个方面。"祅是生于乱。三者错,无安国。其说甚尔,其灾甚惨。可畏也,而不可怪也。""错"指交错发生。荀子再次强调: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实是产生于昏乱。要是三类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交错产生的话,就不会有安宁的国家了。而这些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其道理说起来十分浅近,它们引起的灾祸却十分惨重。这些都是可怕的,而不可以感到奇怪。荀子认为,对天地间万物产生的种种怪现象,人们不必花费精力去研究,应该关注那些自己应该花工夫的方面:"传曰:'万物之怪,书不说。'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瑳而不舍也。"这是说人们应当在哪些方面下工夫。"传"在古代指解释经书的著作。"书"这里指经书,如《易》《书》《诗》《礼》《乐》《春秋》之类。这段话意思是说:解释经书的书籍上说: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怪现象,经书上是不说的。没有用处的辩说,不紧要的明察,应该抛弃不去研究。至于君臣之间的道义,父子之间的亲情,夫妻之间的区别,那么就要天天切磋讲究而不能舍弃了。这凸显了荀子作为儒学大师的根本立场。
不仅天地四时对人世的安定和混乱起不了决定作用,不仅天地之间的种种变异并不可怕,而且人们应该也可以把握天运行的规律,来利用天。选文最后一段:"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大"的意思是"认为......大""以......为大"。"孰与"表示选择,意思是哪里比得上。认为天伟大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并且控制它呢!"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命"是指自然的规律、法则。顺从天而歌颂它,哪里比得上掌握它的规律而利用它呢!"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干旱则盼望天降甘霖之时,水涝则盼望天晴之时,如此这般就叫"望时"。盼望有利的时令或时辰而等待它,哪里比得上顺应眼下的时令或时辰而使用它呢!"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多之"即使之多。"骋能"即施展、发挥自己的能力。"化之"即使之变化。依靠万物使它们自然增加,哪里比得上施展人的本领来使万物产生符合需要的变化呢!"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