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舍生取义》教案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舍生取义》教案第2页

三、细读,指导读懂

问: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能把这篇文言文读通、读顺,并且读好了。怎样来读懂这段文言文呢,有什么好的方法或建议吗?(借助注释;借助工具书;还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和口语习惯。)

按照你们说的方法,试着读懂每句话、每个词的意思。

1、默读,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①默读,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②交流:A、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B、质疑

理解"欲、亦、得兼"等文言字的意思。

(先来看"欲"字,谁读懂了。"亦"呢?找出文中含有"欲"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这些句子的理解--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指名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欲在其他古文中的意思呢?出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两句中的"欲"分别是什么意思?)

说到这,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像"欲"这样在所有的古文中词意相同的字,还有很多,大家不妨试着去发现。掌握了这一规律,将有助于大家学好文言文。

再来看看"得兼",谁读懂了?

(指名回答对得兼的理解。追问,谁是"得到",谁是"同时"。按今天的习惯"同时得到"该怎么说。)

初步认识倒装句。(既然是"兼得",古人为何要说成"得兼"呢?)

师小结:这是古汉语的一种特殊现象,为了强调突出某些词语,而故意颠倒词序。

2、文中共出现了两次"不可得兼",指名读第一次出现"得兼"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出意思。指名读第二次出现"得兼"的句子,再说意思。

3、生活当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同时想要,却需要取舍的情况啊!

能像文中这样说说吗?(屏显填空)

(),我所欲也;()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而取()者也。

4、孟子一共说了四句话,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告诉我们舍生取义(板书-)"舍生取义"这个成语就来自孟子的这段论述。在这段小文中,还隐藏着一个成语,快看看,能不能把它找出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其实我们平时说的许多成语,如'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明察秋毫等都是从文言文中得来的,课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去找一找。

四、精读,品悟升华

1、引出课题--舍生取义(舍生取义既是这篇小文的论点,又是孟子的观点,编者在选编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加上了"舍生取义"这一题目)

说说字面意思。

对课题质疑(对孟子的这一观点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为什么要舍生取义?是不是只有舍生取义这一种选择?

2、引导学生读出文章的言外之意(生义兼得、舍义取生),并明确正确的选择。

见过"舍义取生"这样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