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设计意图:水土流失的产生作为一种地理现象,应该有多方面的原因,通过设置有递进的问题从而达成分析现象采用一果多因的思维方法;由于植被破坏可能导致多方面的后果,通过问题驱动,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达成分析人类活动产生影响时采用一因多果的思维模式。)
【拓展延伸】
阅读教材P88和P90"活动",思考:
1.列表分析在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
2.阅读P90"活动",简述水库的修建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有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答案,同学补充完善答案。
教师补充总结:
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各要素的变化:
a-e的变化 湖泊面积和深浅 面积逐渐变小,湖水越来越浅,直至湖泊消失 地貌 由湖泊变成了陆地 生物 由水生生物逐渐变成了陆地生物 气候 由湿润逐渐变得干燥 土壤 由湿变干 2.修改水库导致下渗增多,地下水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湿度增加,温差变小,地方气候得以改善;泥沙在水库和库区沉积增加,下游河流泥沙减少;水库对下游河流的水量起调节作用,洪灾减少。
【达标检测】
读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1~2题。
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环流 B.地壳运动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各要素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间没有关系
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C.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D.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
4.关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B.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生产量
C.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性质保持固定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