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 帜 民主、科学 主要阵地 《新青年》 活动基地 蔡元培担任校长的北京大学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从1916年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是当年陈独秀他们及其所呼唤的新青年们热烈追求的目标,首先在中国高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新青年》创办初期销量并不理想,甚至一度停刊(当时虽然办报自由,但是自负盈亏),然而在1917年《新青年》却迎来了一次重大的机遇,这个机遇与一所中国最高的学府和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息息相关。
简要介绍蔡元培与辜鸿铭,并顺带介绍梅贻琦
蔡元培认为做大学校长不是做官,"我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改变中国的国民性。我不去整顿谁去呢?"他抱定了整顿和改革北大的宗旨和决心出任北大校长之职。在他的就任演说中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为此他提出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治校方针。所以当时的北京大学各种思想都占有一席之地,出现了身着各种服饰的教授,有着西装的,有蓄辨长袍的......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正是蔡元培先生的精心呵护,新文化运动这棵幼苗才会茁壮成长,才会在北大出现众多的新文化运动的巨匠。
新文化运动的守护者:蔡元培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
资料补充:那时候地方割据,中央政府对社会和整个国家的行政控制能力有限,武人当权也不懂文化,于是,思想界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梅贻琦,祖先于明成祖时由江南迁居北京,后于天津落籍,为梅曾臣长子。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
梅贻琦认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3.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前期)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我们认定现在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
这两位先生分别是德先生与赛先生。
德先生:是指英文democracy,意为民主。就是每个人"各有自主之权","脱离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实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要科学的看待人生的态度。
赛先生:是指英文science,意为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强调这里的科学并不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而是指科学精神)。
新文化运动之所以要高举民主与科学这两面大旗主要原因在于: 20世纪的中国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制度落后,封建专制制度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它钳制了思想、阻碍社会的进步,是造成中国落伍的根本原因,所以要提倡"民主",只有民主才能实现思想的解放、社会的进步。另一个问题是科学技术的落后,封建思想的盛行。历代统治者大都搞封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