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 学案第2页

  严武病逝后,杜甫失去依凭,于是伴同家族,离开成都,乘舟沿江东下,先是寓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在夔州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后转徙于湘鄂之间。公元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在寓居夔州的当年,杜甫年五十

  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秋兴》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咏怀古迹(其三)》

  作者曾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登高》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猿多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更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二)常识整理

  近 体 诗

  近体诗与古体诗(又称古风)相对,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严格讲究格律,分为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

  律诗格律要求严密,常见的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它们在格律上的规定如下:

  ①限字句。一般每首八句,分为四联,分别叫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②定韵脚。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

  ③调平仄。诗句中每个字用平声或仄声,都有基本的规定,一般按照平仄相间的原则处理。

  ④讲对仗。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对仗又分工对和宽对。工对要求词性和意义严格对偶,宽对只要求词性相近、意义大体相对即可。

                                           

  (一)字音识记

  1.凋伤(diāo)        2.萧森(xiāo sēn)

  3.急暮砧(zhēn) 4.明妃(fēi)

  5.青冢(zhǒnɡ) 6.千载(zǎi)

  7.猿啸(xiào) 8.渚清沙白(zhǔ)

  (二)词语解释

1.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