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时期(1609-1613)的主要作品是传奇剧《辛白林》(1609)、《冬天的故事》(1610-1611)和《暴风雨》(1611)等。
一、 时代背景
有一句名言写到:"实事造就悲剧,悲剧反映历史"。莎士比亚生于1564年,他生活在一个资产阶级与封建阶段针锋相斗的年代--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思想,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和人性,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莎士比亚作品的进步性与这些相吻合。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莎士比亚所处的文艺复兴时代促成了这位文学巨匠的诞生,同时影响了其作品;另一方面,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的作品宣传了文艺复兴。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哈姆莱特》虽然写的是中世纪的丹麦宫廷,但很容易使人联想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英国现实。
十六世纪上半叶,亨利八世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打击封建贵族和封建教会,没收教会的土地分给新贵族或廉价卖给新兴资产阶级。到了十六世纪下半叶伊丽莎白王朝,中央集权的王权已经比较巩固,资本主义经济经过较长期的原始积累,已初步繁荣。
但到了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英国国内情况发生急剧的变化。英国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和经济繁荣,主要依靠剥削国内广大的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特别是为了输出羊毛和发展毛纺织业,"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深入农村,使无数农民流离失所。农村中大片土地荒芜,乞丐遍野。伊丽莎白女王有一次巡游全国,也惊叹"到处都是穷人"!十六世纪末全国缺粮,粮价高涨数倍,给开始繁荣的资本主义经济投下阴影。一六○七年,中部各郡农民难以生活,曾发动规模相当大的起义。
另一方面,王权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长期联盟在十六世纪末也开始解体,彼此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已在酝酿中。在资产阶级内部,主张禁欲主义的清教徒势力也在迅速扩展。人文主义者已受到封建残余势力和资产阶级内部清教徒的双重威胁,英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到了强弩之末,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改革现实的理想日趋破灭。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思潮的核心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人道主义思想武器用来抨击宗教的和封建的世界观时虽很有威力,然而在矛盾和斗争日趋激烈的年代,企图用这个思想武器来寻找出路,解决社会矛盾,却显得软弱无力。莎士比亚笔下的理想人物如哈姆莱特等,空有"重整乾坤"的雄心壮志,在"颠倒混乱的时代",却无法独力扫荡社会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