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入:多媒体播放《春天的故事》,刚才的这首歌唱出了人民对邓小平的崇敬之心,我国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实行改革开放的?
2、 工作重点的转移
问题1: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会议上确定转移的?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
问题2:党和国家工作重点是怎样转移?此次会议的召开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怎样的意义呢?
答案见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深层的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
师生活动:学生看书找出答案,教师点拨。
3、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基本问题:
(1)概念: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根本目的:解放生产力,
(5)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二次生产关系革命)。
(6)必要性:计划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
问题3:中国的改革为什么会首先在农村兴起?
农业大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有体制(人民公社)的弊端(见书P53)
问题4:农村的改革是怎样进行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体)
(小岗村自发包产到户-安徽、四川试行-全国推广)
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废除"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制
问题5:农村的改革有什么作用?
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问题6:、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国营企业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内容:扩大企业自主权,政企分开,商业市场体制,单一的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形式经济,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等。
设计意图:全面了解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师生活动:学生看书,教师总结归纳。
4、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问题7: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什么特点?
①设立经济特区②开放沿海城市③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④开放内地城市
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设计意图:从理论上认识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师生活动:学生看书讨论答案,教师点拨。
5、 历史性的跨越
问题8:全面概括历史性跨越的背景、标志、内容、意义。
背景:(1)国际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