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东周时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东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
齐桓公: 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
整顿军队,尊王攘夷,成为春秋首霸
晋文公: 城濮之战打败楚军后称霸中原
楚庄王: 必阝之战打败楚军后称霸中原
吴王阖闾:用孙武为将,打败越军称霸中原
越王勾践: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授课过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导入新课:
新授课:
一、春秋争霸
1、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3、在公元前7世纪中期,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4、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5、城濮大战:公元前7世纪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胜,楚败。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2、韩、赵、魏三分晋国,后来田氏建立齐国。
3、列举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结合图位置:最北是燕国;最南是楚国;最东是齐国;最西是秦国)
4、这个时期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5、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巩固练习:
小结:
谁能说说看,为什么称山东称为齐鲁大地?齐国古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引出课题。
1、春秋争霸的原因、实质
思考: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争霸的实质是什么呢?
①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不断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以获取原来周天子所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而凭借实力进行战争是达到这一目的主要手段。
第二点既是争霸的原因,也是争霸的实质。
2、齐桓公霸主地位的确立
"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呢?"为回答这个问题,先讲一讲齐桓公不计前仇,重用管仲的故事。
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原因主要有三:
①齐国是富庶的东方大国,有渔盐之利,这是齐国称霸的有利条件;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了国力,这是称霸的基本条件;
③"尊王攘夷"的策略,使齐桓公取得了政治优势。
教师: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呢?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鲁、宋、卫、郑、许、曹等国诸侯在葵丘会盟,连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确立了霸主地位。
3、晋楚争霸
晋文公是怎样成就霸业的呢?
①晋文公长期在外流亡,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和政治经验
②采取举用贤能、论功行赏的用人政策,重用狐偃、赵衰等贤臣良将;
③经济上采用了免债轻赋、救贫济弱、发展农商事业
④军事上采用"退避三舍"的策略,巧妙地避开了楚军的锋芒,选择了有利的决战时机,取得了对楚作战的决定性胜利,使中原小国摆脱了楚的控制,归附了晋国。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在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大会诸侯,周襄王正式册封晋文公为霸主。
4、吴越争霸
越王勾践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5、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
教师:归纳春秋时期的霸主的共同点?
①成就宏图霸业的雄心壮志;
②重用人才;
③重视改革内政和发展生产,增强国力;
④能运用正确的谋略,取得政治上、军事上的优势;
⑤他们的争霸战争都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客观上又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国家走向统一。
6、争霸战争的影响
一方面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一方面民族间交往增多,国家减少有利于统一。
多媒体再次展示司母戊鼎, 这个鼎是用于祭祀的,商周时期权力的继承主要是通过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的。因而对祖宗的祭祀过程,也就是权力的认同过程。雄大的鼎也就是预示着权力的强大、稳固。
战国七雄是指战国时期并列争雄的七大诸侯国:齐、楚、秦、燕、赵、魏、韩。
学生识读《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找出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都城的名称及今地名。教师指出,战国七雄中秦、楚、燕、齐。春秋时期已经存在。而韩、赵、魏则是从春秋时期的大国晋演变而来。让学生看课本中卡通问答所述内容。最后要求学生按方位记住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后中间。"
多媒体展示:设计的练习题,可以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
齐国君王齐桓公,
任用丞相叫管仲,
"尊王攘夷"为口号,
第一霸主逞威风。
第二霸主晋文公,
城濮之战称英雄,
"退避三舍"诱楚军,
大败楚军城濮中。
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七雄多战争,
齐王军师名孙膑,
围魏救赵战桂陵,
前二六0战又起,
秦赵之间战长平,
赵括纸上来谈兵,
四十六天粮草尽,
赵军大败秦军胜,
从此六国难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