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人心。
2.(教材第15页学习思考)
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曾被官方诬为"伪学",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为什么?
提示 朱熹认为秦汉以来的所有帝王都是无道之君;提出要"正君心"。他的这些观点不能被当时的统治者接受,所以被斥为"伪学"。但是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用三纲五常作为道德标准,从根本上说更加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所以后来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
四、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1.陆九渊心学
(1)主张:提出"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认为应剥落、扫除"物欲""意见"等人心之弊。
(2)评价:他是心学的开创者,其思想言论强烈地冲击了当时的思想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2.王守仁心学
(1)主张: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灵明"就是天理、本心、良知;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
(2)评价: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3.意义: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概念阐释]
"致良知"释义:这是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良知"即天理,是指人的道德意识。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一种不借助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3.(教材第17页自我测评)
概括比较朱熹和王守仁对待人生修养的不同点。
提示 朱熹主张人性是本恶的,把善的归属放到了天道和伦理道德上,主张人不能随心所欲。王守仁主张天道自在人心,恶由人心而生,善也由人心而生。在人生修养上,朱熹注重克欲顺天,王守仁注重修心养性。
4.宋明理学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提示 (1)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进步性。
(2)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3)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