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复习学案(岳麓版必修2)
历史:1.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复习学案(岳麓版必修2)第2页

  3.唐代,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唐代,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已经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曲辕犁的发明,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曲辕犁的三个优点:①曲辕和犁槃的出现,淘汰了犁衡,不仅减轻了自身重量,而且克服了直辕犁"回转相妨"的缺点。②犁评、犁梢的出现,使得入土的深浅、起土的宽窄,更加随心所欲。③犁底修长,犁梢手控,使得耕作时平稳、深浅一致,利于水田使用。)

(耕作方式的发展

※刀耕火种--"耜耕"(石器锄耕)时代--铁制农具和牛耕

(原始社会) (原始末期至商周) (从春秋战国起)

   说明:从春秋战国起,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牛耕的发展

春秋后期出现--汉代广泛推广--唐代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

(二)灌溉工具

  古代的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进步的重要因素。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三国魏国)、筒车(唐朝)等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一)水利建设成就

  1.内地主要农业区

  (1)上古传说: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先民为战胜自然灾害、发展生产而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

  (2)建设成就①防洪灌溉工程: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水利建设的发展。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以及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二千年来一直发挥着功效。

  ②治理黄河:长期以来,黄河一直是中国农耕经济的命脉。黄河是否安澜,成为影响封建国家财政收入、人民生活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千载无患。

  2.边疆及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

  古代农民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因地制宜,兴建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