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生成画面,读写结合。
五、简介作者,深悟诗情
六、丰富画面,吟唱背诵,
七、总结课堂,延伸课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播放歌曲《水调歌头 中秋》。
2、提问:刚才播放的歌曲的歌词是谁写的?
3、师简介诗与词的区别。
4、师介绍词牌和词的题目的区别,并请学生分辨《水调歌头 中秋》和《清平乐 村居》的词牌和题目。二、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齐读。
2、交流:读了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相机正音。重点指导:"媪""剥""蓬"的读音。
4、齐读课文。
5、相机简介上阕和下阕的知识。齐读课文。
6、自由尝试打节奏读课文。
7、指名学生打节奏读课文。
8、指名学生唱一唱课文。
9、同桌互相唱一唱课文。
三、想象画面,品悟词意。
1、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哪些词语、句子你自己能读懂?
2、生交流:
A、"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3)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草真青啊!)
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
B、"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理解"翁媪"。"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
(2)理解"相媚好"。
边看图边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听着他们聊天的内容,看着他们聊天的样子,你能体会出这里的"相媚好"是什么意思吗?(假如你是老爷爷、老奶奶,你会说什么?)
(3)理解"醉里吴音"。
师相机讲解"吴音":辛弃疾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在江西上饶,上饶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吴音"就是吴国的地方话。
那你说这老两口是怎么"醉"的?
C、"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1)读到大儿锄豆,你想到了什么?指导学生用朗读表现大儿的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