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主义市场体系和世界体系完全形成。极大改善人们生活,电报电话的普及,方便了人们的联系。各种电气走进家庭,逐步代替了人类的家务劳动。电影、电视技术,帮助人们获取更多资讯,丰富了人类文化生活。
3.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组织变化
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标志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第二次工业革命又推动大企业时代的到来(即垄断的产生)。
4、世界市场的形成
(1).新航路开辟形成了世界市场的雏形;而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扩大了世界市场。
(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①工业革命的展开,使国际贸易变得日益重要。②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大部分来自世界各地。③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④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强行向全世界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⑤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在这个市场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③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④发达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时,开始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⑤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也开始发展民族工商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第10课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一、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
1.主要不平等条约及内容
(1)战争:1840年,英国对华发动了鸦片战争。此后,列强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每次战争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2)主要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3)列强攫取中国的经济特权:通商口岸的开设;关税协定;海关管理权;投资设厂权;内河航运权。
(4)直接后果:大量洋货凭借低关税等特权,以低廉价格向中国倾销,特别是纺织工业品。
二、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结束1842年到1846年
西方国家掀起向中国倾销商品的狂潮。尤其是棉纺织品大量进入中国
第二阶段:从1846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前
外国商品输入总额开始下降
为什么外国商品在中国不能畅销?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人民生活贫困,购买力弱;鸦片贸易影响了正当商品的购买力;生活习惯的差异,外国商品在中国暂没有市场;开放的通商口岸相对较少
三、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商品经济快速发展;②中国经济逐渐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