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A版必修四(浙江专版)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A版必修四(浙江专版)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学案第3页

  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表明,人的实践活动具有(  )

  ①能动性 ②客观物质性 ③目的性 ④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人与动物的区别主要在于人有主观能动性,材料主要说明了人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也就是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 B

  目题(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有哪些体现?

  (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原因: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2)如何检验: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认识的目的是什么?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2016·浙江4月选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对不对,就看大家的。(F)

  点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F)

  点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获取认识的途径,但直接经验并非一定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3.先知后行重在知。(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