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无稽之言,剿袭之说(根据)
(5)多一篇之损矣(危害)
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
译文:文章在国家不可断绝的原因是(它能)宣传事理,记述政事。
句式: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2)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译文:对国家有益处,对将来有益处。
句式:倒装句,介宾短语作状语被后置。正常语序应该是"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有益"。
(3)有损于己,无益于人。
译文:对自己有损害,对别人无益处。
句式:倒装句,介宾短语作状语被后置。正常语序应该是"于己有损,于人无益"。
3.在《文须有益于天下》中,作者认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的理由有哪些?这些理由各自强调什么内容?
[明确] 四个理由,即宣传事理、纪政治得失、察民间隐情、彰美德善行。这四个方面,可谓层次分明:"明道"是阐明为政理论,"纪政事"是记录为政事迹,"察民隐"是体察民心,"乐道人善"是体悟人情。执笔为文,若能有以上功用,才称得上"有益于天下",这样的文章,才可以多多益善。
4.顾炎武提出"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 他不是为帝王立论,而为天下后世立论。他说,"怪力乱神"的事,没有根据的传闻,剽窃别人的东西,以及拍马屁的文章,这四类文章于人无益,于己有害,越少越好。而宣扬观点的文章,记录政治事件的史料,反映民间不得上达的隐情的资料,以及引导人向上、而不是引导人堕落的文章,都是不可断绝的。表达了作者经世致用、资政育人的思想。这在作者生活的时代中,是最开明的。直到今天仍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诵读《著书之难》,完成以下各题。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皆自①成一家言② ①(独自) ②(自己的思想体系)
(2)此子书①之一变②也
①(指四部分类中的子部书籍) ②(变化)
(3)大抵①如《吕览》《淮南》之类耳②
①(大概) ②(罢了)
(4)庶①乎其传②也与③
①(或许) ②(流传) ③(通"欤",语气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