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氐、羯、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鲜卑族的拓跋部。
投影:幻灯片"历史告诉我们":自东晋灭亡经来,南北朝为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南北分裂时期之一,虽然它的形成使经济发展的所停滞,但由于外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而形成的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却是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
鲜卑族是中国古代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世居中国北方。就是居住在嘎仙洞的拓跋鲜卑部创建了北魏王朝,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鲜卑拓跋的改革相当成功,北魏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口剧增,国际交往频繁,一派东方大国强国的风貌。
3.鲜卑的兴起(板书)(投影:寻源)嘎仙洞位于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方向9公里处,是鲜卑族人的发祥地。"嘎仙"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
投影:你知道吗?嘎仙洞为拓跋鲜卑祖先长期居住的石室。洞内的文化堆积最深达1.9米,出土有骨镞、石镞、陶器和打制石器,说明洞内生活的鲜卑人过着以打猎为生的原始部落生活。
投影:鲜卑的兴起"拓跋鲜卑以前居住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嘎仙洞附近的大鲜卑山,后向西南迁徙,到达今河套及大青山一带。拓跋力微首领经过几十年的征战,势力开始强盛,公元258年,东移到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附近,鲜卑部落都来归服。这样以拓跋部为首,组成了一个成分复杂的部落联盟。公元315年,拓跋猗卢自称代王,建立"代"政权,代政权存在了六十多年,后被氐族首领建立的"前秦"所灭。以拓跋部为首的部落联盟也瓦解了。公元386年,前秦政权灭亡,逃亡在外的拓跋圭乘机收集拓跋旧部,在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大会诸部,即代王位,不久定都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县附近),改称魏王,建魏国,史称"北魏。"
4.北魏的建立与发展(板书)
师:4世纪后期,占据鄂尔多斯大草原的鲜卑族的强大的一支建立了北魏政权.北魏(386-534)建国之初,征服了不少部落,成为塞北地区的一个强大的政权。他们依靠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长驱直入中原腹地,迅速吞并北方地区的几个割据政权。公元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拓跋圭即皇帝位,这就是北魏道武帝。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板书)。公元493年,北魏迁都洛阳。北魏政权后来发展成南北朝时期代表我国北方的一个封建王朝。
请问:
①这是东汉以后黄河流域的第几次统一?
②第一次统一黄河流域的是谁?
③鲜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他们是如何统一黄河流域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是哪年?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板书)
(一)背景(板书)
(投影《北魏的疆域》)看一看:平城、洛阳的位置(注意与黄河的关系)
投影:"拓跋宏"简介。同学们想一想:北魏统一北方后面临着怎样一种统治局面?(面临着怎样的统治危机?)该怎么办呢?(转移统治中心: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迁都)(板书:迁都)
展示材料:投影①想一想: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②《悲平城》--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③当时流行的歌谣:纥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归纳:平城自然条件比较寒冷干旱,其恶劣的气候环境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偏北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且北方少数民族很容易对平城形成威胁。而洛阳是表现中国文化传统优越性的地方。可见孝文帝迁都与其倾慕汉族文化及想通过迁都来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有关。
迁都洛阳后的积极意义
概括归纳: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后,洛阳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宏伟壮丽的城市;洛阳的人中达到五十万左右;城中有很大市场,汇集了四方的商人。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板书)
提问:孝文帝为什么进行改革?
北方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学习,逐渐融合在一起,成为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民族融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