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康普顿效应是γ射线或X 射线打在物质上,与物质中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相互作用,作用后产生散射光子和反冲电子的效应。
学生:观看课件,同时思考讨论该实验反映了光的什么性,思考光是粒子还是波?
结论: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证实了光的粒子性。是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的重要物理实验之一。
点评:创设新奇的教学情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认知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新的科学知识的了解和探究精神。
课件播放:光的衍射
讲述:光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会"绕行"
结论:光具有波动性
学生回忆: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分析讨论在平常不容易观察到明显衍射现象的原因,以及采用怎样的措施能够较为方便的观察到明显衍射现象?
点评:适时的反思小结为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联系和巩固,更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教师:在经典的物理学中,波和粒子是两种不同的研究对象,具有非常不同的表现。那么对于光和电子、质子等粒子,这两种互不相容的属性又能"集于一身"呢?
(二)进行新课
1、光的波粒二象性
17世纪的微粒说和波动说是两种对立的学说,都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因为传统观念认为在宏观现象中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对立的。微观世界的某些属性与宏观世界不同,光子说没有否定波动性和光的电磁说,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有关,频率是波的特征。
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述对于原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自主的回顾和归纳整理。
点评:对于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可以穿插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时常进行温习反思和类比迁移,多次反复一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利用知识。
[问题]:在微观世界中,如何把波的图象与粒子的图象统一起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给出一些答复,就各种答案加以分析提炼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