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些。
教师评论并系统总结: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中运动阻力极小,这种极小阻力来自于纸带运动的本身,而不是打点产生的,因而系统误差小,计时精度与交流电源频率的稳定程度一致(脉冲周期不大于50µs,这一方面也远优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同时它的操作简易,使用安全可靠(脉冲放电电流平均值不大于5 µA)。
教师提问:打点计时器能记录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时间和位移。
下面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练习
例题: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取决于( )。
A.交流电压的高低 B.交流电的频率
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 D.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
答案:B
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即振针击打复写纸和纸带的周期,从它利用电磁感应打点的原理可知,振针是由振片带动振动的,而振片上下振动的周期就是线圈中磁场变化的周期,与所用交流电源的电流方向变化周期相对应。也就是交流电的周期,等于交流电的频率的倒数,即若使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交流电的周期为1/50s=0.02s。我国使用的交流电频率统一为50 Hz。
(三)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提示。
指导学生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并引导学生思考:纸带上的点与小车的位移和时间是如何对应的,怎样将纸带上的点变成相关的数据?
交流与讨论
针对问题,学生讨论实践后回答。
问题1.电磁打点计时器中怎样安放复写纸和纸带的位置?
学生回答:将复写纸套在复写纸定位销上,推动调节片,可调节复写纸位置,将纸带从复写纸圆片下穿过。
问题2.振针打的点不清晰或打不出点可能是哪些原因?怎样调整?
学生回答1:可检查压纸框的位置是否升高,而阻碍了振动片,振针打不到纸带上,可将压纸框向下压恢复其原来位置。
学生回答2:可能是复写纸该换新的了。
学生回答3:可能是振动片的振幅太小,可调整振动片的位置。
学生回答4:可能是振针的位置太高,调整振针的位置,直到打出点为止。
学生回答5:我选的电压在4 V和6 V的情况下,打点的清晰度有点差别,电压高的时候稍清晰,所以可调高一点电压。
问题3.开启电源打点完毕后要及时关闭电源,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因打点计时器是按间歇工作设计的,故长期工作可能会因线圈发热而损坏。
投影展示:电火花计时器的纸带安装方法(让学生阅读):
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安装纸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一条纸带从墨粉盘下穿过,打点时墨粉盘不随纸带转动,电火花只将墨粉盘上某一位置的墨粉蒸发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颜色较淡,打过一条纸带后要将墨粉盘转一角度再打另一条纸带。学生实验时可采用这一方法。另一种是用两条纸带,将墨粉盘夹在中间,拖动纸带时由于两条纸带的摩擦作用,墨粉盘会随纸带转动,电火花将墨粉盘上不同位置的墨粉蒸发到纸带上,所以打出的点迹颜色较重。墨粉盘上面的一条纸带没有点迹,可重复使用。用一条纸带打点时,纸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