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经过金属的学习,已经基本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和方法。了解预测物质性质的两个角度:通性和氧化性、还原性来研究物质的性质。相比较而言:从通性预测比从氧化性、还原性预测物质性质学生的掌握情况更好。
(2) 学生能力状况
经过高中半学期的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预测物质性质并设计实验验证的能力。
(3) 学生心理状况
现场课评比,学生在陌生的环境心理较紧张。
(4) 教学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我制定的教学策略是通过生活引入,缓解紧张气氛。通过"观察、预测、实验、新问题、预测、实验、结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潜在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全体学生能够动脑、动手、动口,愉快自主地学习。我在教学内容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将学生易于接受的"利用通性预测物质的性质"留做课后作业,将学生较难接受的"利用氧化性、还原性预测物质的性质"在课上探究。
二 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
* 能说出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 能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氯气与水的反应,能够书写氯气与水和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氯水的消毒和漂白原理。
过程与方法 :
* 通过氯气与水反应实验探究活动的展开,从实验的正常现象到异常现象的探究,体会实验、假说、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 以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展开对氯气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 通过亲自实验,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体验实验的"意外",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合作的技巧和责任。
* 通过对氯气既有用又有毒的认识,体会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感悟学习化学的现实意义。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 本课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氯气与水反应,氯水的漂白原理
难点:从所含元素的化合价角度预测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设计实验及实验评价